“鄉(xiāng)村振興的核心在于文化振興。沒有文化的鄉(xiāng)村是一潭死水,是無垠的荒漠?!痹谑娉强h湯池鎮(zhèn)常院村調研,該村黨支部書記龔巧云說道。
這個處于深山中的常院村,385戶,1300多人,近年來卻美名遠揚,因為大力倡導“以孝治村”,用孝凝聚民心,激勵人心;以孝鼓舞干勁,促進發(fā)展。走在村里,溫馨、和諧的氛圍感染著村里的每一個人。
讓文化溫潤鄉(xiāng)村,常院村是全縣鄉(xiāng)村的一個剪影。
常院村的“以孝治村”
在常院村,筆者處處感受到孝文化的濃濃氛圍。在村部的電子顯示屏上:“以孝治村,共享和諧”八個大字滾動播放。村辦公室外的宣傳欄上,張貼著近年來涌現的好媳婦、好婆婆、好兒女的光榮榜。在村民家家戶戶的外面墻體上,“仁”、“孝”、“善”等一個個大字格外醒目,《勸善歌》《弟子規(guī)》等警句格言隨處可見。
村書記龔巧云向筆者介紹,治村緊緊抓住了一個“孝”字。即:干部以身作則帶頭孝,廣泛宣傳都要孝,表彰先進鼓勵孝。在具體活動上,該村每年開展一次孝老新風“學比評”活動;每年重陽節(jié)期間,開展以讓父母有“較好的衣食、滿意的住所、基本的醫(yī)療、愉悅的心情”為主要內容的“我向老人獻孝心”實踐活動,引導家庭成員自覺為老人辦實事、盡孝心。
在每年開展的評比活動中,該村量化“考核”,如村里鼓勵年輕人逢節(jié)假日或老人生日時,給老人送禮物或慰問等,村干部會將這些統(tǒng)計下來,張榜公布以示激勵;在外工作的,一年回來探望的次數,也記錄下來。到了年底,村里大張旗鼓地表彰10位“十佳婆婆”和10位“十佳媳婦”,頒發(fā)證書和一定的獎勵。
文化育人,潛移默化。一些社會的“老難題”在常院村也有了新表達。如被視為“難題”的婆媳關系,在常院村也有了許多和諧孝親的范例。
章孔成老伴癱瘓十多年了,長年臥床,章孔成每天精心服侍,喂吃喂喝,擦背洗澡。為了消除老伴的寂寞,經常給她講故事、講笑話,廣告垃圾箱,天氣好的時候,用輪椅推著他到外面散步??粗习榧t暈暈的臉龐,章孔成欣慰地說:“只要她身體好,我就寬慰了?!?/p>
龔巧云說:“我們正著手編制一本全村孝心故事的小冊子,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把每個人的孝心故事寫進去,太陽能垃圾桶,指路牌,作為大家的學習讀本,讓知孝、盡孝、人人爭當孝子成為全村的風尚。”
石橋村的“扶志合作社”
倪合國,由縣住建局下派來的舒城縣城關鎮(zhèn)石橋村扶貧第一書記,為“官”六載。
他說,社區(qū)宣傳欄,六年前,剛來上任,感受就是村里不但貧困,村民還相當懶散,大家只想等著天上掉餡餅,等著共產黨來幫扶,“等靠要”思想嚴重。
思想問題,文以化之。這個當過兵的人,立即開展了“扶志”工作,他從外面聘請了有文化的人,根據村民生活的題材,編寫了廬劇劇本、相聲、小品、詩歌等,成立了村民文化藝術團,定期組織演出,讓群眾自己演自己,鞭策村民積極上進,引導村導向賢看齊。
貧困戶劉大發(fā)與扶貧干斗智斗勇,就想擦政策的邊緣線。倪合國說,他無非是想多要點救濟,但這不能解決實質性問題呀。為此,倪合國和村其他干部輪番上門,鼓勵他自強不息。在一次演出活動中,倪合國先讓他扮演一個好吃懶做的形象,他惟妙惟肖的演技果然贏得下面陣陣掌聲。但在后來一次演出中,倪合國又讓他演積極進取、主動寫申請脫貧戶的形象。劉大發(fā)認真研讀劇本,又以極佳的確演藝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倪合國即興上臺,拉著劉大發(fā)的手,對大家說:“這是不是我們希望的劉大發(fā)形象呀?”村民大喊:“好樣的!劉大發(fā)!加油!”那一刻,劉大發(fā)感動了,他說:“以后我一定好好努力,就像劇中人一樣,不給大家拖后腿,爭取早日甩掉貧困帽。”
在文化活動的帶動下,現在,石橋村成立了“扶志合作社”,這是一個村里的貧困戶、老教師、老干部組成的團體,他們自己創(chuàng)作,自己表演,創(chuàng)作編排了一系列接地氣、正能量的作品,如《走在新時代的征程上》《今兒的生活真的好!》等,用鄉(xiāng)親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把節(jié)目送到鄉(xiāng)村社區(qū)、田間地頭。
徐圩村的“升旗文化”
秋日的早晨,在杭埠鎮(zhèn)徐圩村村部,村支部書記尹良玉西裝領帶,正為每天早晨的升旗做準備……
他到村會議室拿出了一面嶄新的國旗,因為國慶假期,今天村廣場聚集了很多人,大家都想一睹升國旗的風采。
莊嚴、神圣的升旗儀式,在徐圩村的群眾心目中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自豪。
“觀看升旗儀式已成為群眾內心的自覺。”村書記尹良玉說。
“村民看升國旗儀式,是一種自覺,更是一種文化,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尹良玉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