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6月26日訊 “孩子一直想讓我?guī)麃砜纯催@個智能垃圾分類平臺,今天放學正好有空,我就讓他來體驗一下,親手參加一次垃圾分類投放,”家住濟南甸柳街道的李女士向記者介紹。
用手機簡單一掃,在智能垃圾箱上輕輕一按,戶外廣告燈箱,衣物、金屬、塑料、紙類等不同種類的垃圾即可輕松完成分類投放。在濟南市歷下區(qū)甸柳街道歷下文化廣場上的智能垃圾分類平臺,新穎智能的垃圾投放方式和環(huán)保理念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體驗。
據(jù)了解,甸柳街道作為濟南市22個垃圾分類示范片區(qū)之一,社區(qū)所有垃圾投放點均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類投放,同時新增第三方智能垃圾分類平臺。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辦公室主任王寅介紹,這些設施的完備就是為了讓居民在處理生活垃圾時可以做到隨手分類。
垃圾分類設備“佩奇”了 居民就會主動分類?
在甸柳街道指定的社區(qū)垃圾投放點,滾動廣告燈箱,記者看到分類垃圾桶內(nèi)的生活垃圾并未進行分類處理,塑料袋、灰土、一次性餐具、酒瓶等混合在一起。一位下樓準備扔垃圾的居民告訴記者,平時扔生活垃圾基本不會分類,只有在家中會為廚房和其它房間的垃圾進行分類,每次扔垃圾就會將家中所有垃圾合起來一并扔進這里的一個垃圾桶內(nèi)。
甸柳街道共設有8個智能垃圾分類平臺,覆蓋7034戶居民,垃圾分類居民知曉率達85%,但僅有三分之一的居民能夠參與垃圾分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向記者表示,自己雖然了解垃圾分類,但是很少會進行分類,一是因為平日里沒有時間去細致分類,二是垃圾分類的能力不強,對于生活垃圾沒有分類的習慣和概念,索性就不想給自己制造更多麻煩。
兌現(xiàn)、積分“刺激”居民主動分類垃圾
讓社區(qū)居民都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為此,濟南市歷下區(qū)甸柳街道的工作人員想了很多辦法來促進居民形成好的生活理念。
節(jié)假日組織主題宣傳活動,將垃圾分類知識講到社區(qū)黨員課程中,黨員帶頭施行垃圾分類;走進幼兒園、小學,讓孩子們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分類垃圾從娃娃抓起;通過引進商業(yè)第三方智能垃圾分類平臺,垃圾分類兌換積分,每滿1000分就可以兌換10塊錢。也可以到社區(qū)服務中心用積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100積分可兌換1塊百潔布,200積分就可以兌換1卷垃圾袋,250積分則可以兌換1塊透明皂或1支牙膏等。
社區(qū)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有了一系列的垃圾分類活動和獎勵,許多小朋友的主動性非常高。1歲9個月的亮亮跟奶奶進行垃圾分類時要求自己刷卡,5歲多的嘟嘟每天都會來服務中心報告媽媽有沒有分類投放垃圾。通過黨員帶頭垃圾分類、發(fā)放宣傳頁提高意識、第三方智能垃圾分類平臺獎勵等,半年多的時間,甸柳街道的垃圾分類現(xiàn)象逐漸增多。
垃圾分類“任重道遠”
記者在甸柳街道采訪中,王主任表示,社區(qū)居民垃圾分類最難的是廚余垃圾,分類遇到了“瓶頸”。廚余垃圾是家庭中產(chǎn)生的食物垃圾,主要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茶渣、骨頭等,由于含有極高的水分和有機物,很容易腐壞產(chǎn)生惡臭。遇到“瓶頸”主要是因為廚余垃圾后端處理不成熟,如何運輸、處置的問題沒能解決,整個鏈條不完善,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一起焚燒處理顯然是不合適的。
去年3月,路燈燈箱,濟南下發(fā)了《關于印發(fā)〈濟南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總體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根據(jù)方案,到2020年底,濟南市將形成較為完備的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tǒng);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yè)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規(guī)制度和標準體系,廣告垃圾箱,通過垃圾分類示范片區(qū)、垃圾分類試點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垃圾分類模式。
編后:人們并不是做不好垃圾分類,廣告垃圾箱,只不過這是一個打破重塑的過程,其中必然包含著痛苦與不便。據(jù)2017年上海交通大學民意與輿情調(diào)查研究中心基于35個城市的調(diào)查顯示,高達90.3%的民眾表示愿意進行垃圾分類。將這種意愿轉(zhuǎn)換為實際行動需要全社會的參與,一方面需要政府在資金、設備上的投入以及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另一方面則需要進一步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和能力。相信在社會各方面的努力下,大家能夠從我做起,進行垃圾分類,為環(huán)境保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閃電新聞實習記者 李香玉 濟南報道
閃電新聞記者 濟南垃圾分類任重道遠:垃圾處理鏈條不完善 居民分類意識有待提高
[責任編輯:楊凡、韓薇、尹承謙]